大家都知道运动的重要性,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所以我们经常会不停的进行锻炼,运动是我们获取健康的一种途径,那你是否想知道运动也会上瘾吗?
1、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当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凌驾于家庭,工作和人际关系之上时,甚至在不能运动时出现沮丧消沉,睡眠质量下降和焦虑不安的症状,可以认为是“运动成瘾”,或运动依赖。原来运动真的会上瘾!
2、运动成瘾症是指人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产生了心理、生理依赖。它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锻炼成瘾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锻炼行为,而消极锻炼成瘾的人反而会受到锻炼行为的控制。
3、研究表明,运动真的会上瘾,而且大多数人是消极的,受到锻炼行为的控制,即使身体撑不住了,心里还是想继续运动。经常运动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运动时,他们感觉状态甚好,处于兴奋状态。一旦停下不练就感觉浑身不爽。所以一直不断地重复运动,不顾身体的承受能力,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运动,有所节制极为重要。
运动成瘾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1、运动形式单一,导致每天身体活动有了固定的时间表;
2、锻炼者为了保证运动,渐渐把锻炼放在了优先于其他事务的突出地位;
3、锻炼者逐渐对大运动量承受能力的增加,更加导致反复运动的循环;
4、有规律的运动一旦停止,则出现心境状态紊乱的信号;而一旦恢复运动,紊乱现象减轻或消失;“恶性循环”进一步得到巩固;
5、锻炼者觉得自己非运动不可。那些仅对运动感兴趣,选择独自锻炼,并深信坚持运动会带来某种提高的人,容易发展为“锻炼不成,反成锻炼上瘾”。
运动成瘾的原因
运动,让身体动起来,一般是为了让自身机体更加健康,那么形成运动上瘾的原因有哪些呢?
根据研究表明,原因有以下几个观点。
1、交感神经唤醒假说认为规律运动导致休息时的交感神经唤醒水平下降,使个体产生睡意,为了保持最佳的觉醒程度,个体需要以运动来提高唤醒水平,从产生运动依赖。
2、内啡肽假说的主要观点是运动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β-内啡肽(是一种由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激素,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效应,具有使人减少身心疼痛、心情愉快的功效),产生兴奋或对痛觉有更高的忍耐力。
3、情绪调节模式认为运动依赖者把运动作为避免或减少负性情绪的方法,因此以运动来宣泄负性情绪。但时间久了以后,原先要借运动宣泄的负性情绪,反而变成了害怕不运动将产生的负性后果,因此对运动的强烈需求有可能会转变为运动依赖。
4、细胞因子假说认为,急性或长期运动可以使生理物质(儿茶酚胺、内啡呔等)或心理状态(自信心、自尊心、社会支持等)、运动环境等发生改变,这些改变使身体的一些负面不适感减少;但会引起白介素-6的过多表达及引起细胞因子介导的不适感增加。
5、骨骼肌适应机制,骨骼肌具有机械负荷或运动依赖性质,当试图改变已经产生适应的运动负荷时,个体将会体验到身体心理不适的感觉。当个体对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相应的运动依赖以后,就会产生差异较大的运动依赖症状的外在表现。
如同药物成瘾一样,一部分狂热的运动者已不由自主的成为“运动成瘾”的患者,苛求高频率的运动,认为运动量越大越好,从而导致机体出现免疫抑制,身体过度疲劳,易感染各种疾病。